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英國外交部17日預告,除了烏克蘭和中東情勢,「如何應對較以往專斷強勢的中國」也是焦點議題之一。他提到,目前的地緣政治競爭和緊張程度是冷戰結束以來僅見。
他提到,在情報安全機關參與下,他預計與英國各大學院校校長研議如何強化敏感研究領域安全、提升資金來源透明度,並討論依賴外國資金恐導致的智慧財產權移轉及脅迫行為等議題。(中央社)英國副首相陶敦(Oliver Dowden)於倫敦當地時間18日說,英國擬加強管控涉及國家安全敏感領域的對外直接投資,以避免增進「有關國家」的軍事與情報科技能力。陶敦18日宣布,英國政府接下來將運用該法及其他必要措施處理英國對外投資案的國安風險。該命令限制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中國敏感科技,包括半導體、量子運算及AI。與此同時,17至19日,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義大利舉行。
新聞來源 英國擬加強對外投資及大學資金國安管控 劍指中國(中央社) 延伸閱讀 美英紐聯手指控中國發動駭客攻擊,分析:提醒盟友強化防禦,中國使館發聲明反擊 英國、紐西蘭指控中國惡意網攻破壞民主,英副首相宣布制裁2人1實體並召見大使 MI6前情報總監:中國間諜活動對英國的長期風險,超越俄羅斯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陶敦18日數次提到英國政府相關政策規劃著眼長遠利益,且「只認風險、不認國家」,並指出即便是與「最親密盟友國家」有關的投資交易案,過往也有應他要求特別依法審查的例子,原因是「有些經濟安全領域實在太重要,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確保它們只能留在英國」。而且荒唐的事,就算自己在世時未被找洗,子孫後代卻仍可能受糾纏。
找洗是清代台灣土地買賣所隱藏的交易成本。」 古慧雯統整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歷年各類找洗契約的件數。如果將兩次土地交易與其後的找洗一併觀察,不難發現林吉成在9年之間,藉由買賣土地轉手的差額獲利率為58%(190元買入、300元賣出),很難想像會有所謂的「家事清淡」。儘管這波地價上漲潮到了1840至1850年代,忽然有了回跌的現象。
他可以自由種植、收租,永遠經營此地。再由買賣契約計算出清代台灣土地價格的時間數列資料。
從資料上看,清朝官府較多偏向找洗方,也就是賣方,還有直接對買方施以懲罰的審判。一賣千休,價足業盡,宇等及日後子孫不敢言及找贖、洗貼、滋事。經濟學的基礎假設人是理性的,找洗這種完全不合理的經濟行為,引發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研究興趣。」 清代治理下的台灣,出現一種賣方售出土地後、眼見土地價格上漲,遂找買方要求再多付一筆錢、近乎勒索行為卻總能成功、名為「找洗」的怪奇現象。
) 結果呢,過了4年,賣方陳家就請中間人出面說:「但今家中貧困,衣食不周,無奈托中向原銀主懇出佛銀伍大元正,……嗣後亦不敢別生枝節(編譯:之後不會再來糾纏了)。一是認為買方同情賣方,所以願意再給錢。圖表資料引用自古慧雯〈找洗之研究〉,2010。|Photo Credit: 翻攝自《大甲東西社古文書集》,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2003。
」 然而地價上漲也是買方的事,賣方有什麼憑藉,能夠一而再地賣後再索討錢財呢?更重要的是,為何買方會願意付錢呢? 古慧雯解說道:「找洗不是偶發特例,而是社會常見現象。古慧雯認為可能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港,東南亞國家的稻米能夠方便、迅速地輸入中國,供輸環境的劇烈變化,重擊了台灣米銷往中國的售價,也造成台灣水田價格的下跌,找洗的風氣也隨之大減。
」古慧雯進一步解釋:「但我們從不同時段找洗與買賣契約的比例,觀察了找洗頻率在時間上的變化。她直白地說道:「找洗對於買方可以說是不定時炸彈,即使賣方生前沒來找洗也不代表就沒事了,因為他的後代有可能會來。
最後合併前兩項資料進行加權的迴歸分析,我們發現找洗頻率隨著台灣土地價格的上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少部分更有找洗者敗訴、被衙門施以懲戒的案例。從我們——尤其經濟學者的思維來看,這簡直不可思議。但我怎麼想都覺得這個因素不可能,舉個例子好了,我們走在路上看見乞討的人,願意掏腰包,但不會給了好心錢以後,還跟他要一張簽名蓋章的契約吧?可是當時的賣方會簽好找洗契約,而且買方一定妥善留存,這裡就有了買方預期賣方又會再回來的心理準備。銀貨兩訖後,焉有事後再找上門的道理? 古慧雯正色說:「過去已經有許多找洗的研究,對於為何會產生這項經濟活動,主要有兩種說法。最離譜的是,當買方不干其擾或不願再給錢的時候,自然會發生爭執,甚至大打出手,鬧進衙門,也就留下判決書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全球主要城市之房價幾乎全面下跌、市場普遍呈現一片衰弱景象的大環境中,新加坡樓市竟出乎意料地反其道而行之,於逆境中直線上漲,無論是價格或成交 量,都一枝獨秀。李總理也帶領新加坡安穩度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19年的冠病疫情,同時也得應對處理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
這反映了新加坡樓市之堅韌、市場根基之穩固強勁。與美國的貿易金額增幅就更出色,高達13%。
儘管如此,李總理的20年執政生涯並非一帆風順,譬如新加坡政府的廉潔聲譽,不久前就因為前交通部長易華仁涉嫌貪污被控而受損。快轉到2023年,新加坡的總人口達至592萬人,其中公民人數達361萬人(佔總人口61%),永久居民人數達54萬人(佔總人口9%),非居民人口則 有177萬人(佔總人口30%)。
文:侯佩瑜 準備在5月15日交棒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的李顯龍總理,今年剛好當了整整20年總理。所有組屋的轉售價格指數上漲了138%,反映在目前五房式組屋的售價中位數超過70萬新元。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位於新加坡紅山社區組屋公寓。如今,中國是新加坡的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和服務出口市場,在李總理任期內,新中貿易金額從4%成長至7%。
只不過新加坡「不生」的趨勢似乎比他國嚴重。不過,組屋和非有地私宅售價過去20年,年均成長率約7%,有人歡喜有人憂。
其中新加坡公民增加了18%,非居民人口增加了135%。2004年的新加坡人口為420萬人,公民達310萬人,永久居民為35萬6200人,非居民人口有75萬3400人。
2023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6,新加坡則掉到0.97,「少生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這代表新加坡婦女一生中從平均生育超過1個孩子,減至平均生育少過一個孩子。
但這也不能怪總理,畢竟生育率下滑,而且還不斷下滑,「大家不愛生小孩」的問題幾乎是全球已開發國家都面對的艱鉅難題。暱稱為「小紅點」的新加坡經常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也被視為亞洲最幸福國家,還躋身「藍色地帶」 之列,是地球上預期壽命最長 、最健康的六個地區之一。20年的總成績單 李總理在以上的10個指標中,7個指標都表現非凡,或有顯著改善。新加坡的生育率從20年前的1.26跌至2023年的0.97,首次跌破1創下歷史新低。
不過那些等著要進場買房,或是還未進場的新加坡人,無不怨聲載道認為現在的房價太貴了。《彭博》日前將李顯龍擔任總理20年的總成績單整理出來,一起來看看總理的表現如何。
延伸閱讀 欲了解新加坡政治,要先了解新加坡歷史上的三大難題 為何新加坡政權接班不出亂子?權力交接雖存風險,但規則明確比中國透明 李顯龍卸任黃循財將接第4任總理:帶領新加坡走出家族政治,外交路線不選邊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他已答應黃循財,將留在內閣擔任國務資政。
不知新加坡人是否滿意這份成績單,又會給總理的表現打幾分呢? 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他們一定想給這一科打上負評。